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唐一品

正文 第五百五十一回 君臣

    第五百五十一回君臣

    末将拜见大将军。平壤城内,卢恪终于见到了阔别已久的李靖。李靖仍然是与以前一样,红光满面,但是卢恪仍然从他的双目之中感觉到了一丝疲惫之sè。想来是因为繁重的军务劳累所导致的。

    殿下不必多礼。李靖点了点头,却是没有起身相迎,只是淡淡的说道老夫tui疾发作,不便起身,还请殿下恕罪。

    老将军为我大唐江山社稷辛苦,才会造成如此模样。末将为宗室之后,心中很是惭愧,岂敢让大将军相迎。卢恪心中微微一叹,赶紧说道。

    你来的正好。明日就随老夫一起回京吧李靖点了点头,说道陛下怜悯李靖,才会让老夫回京老夫若是再不回京,恐怕以后再也没有机会活着见陛下了。

    大将军老当益壮,岂能说出这种话来。卢恪面sè一紧,赶紧劝阻道。

    呵呵老夫的身体老夫自己知道。李靖却是不在意,笑呵呵的摆了摆手,说懂道倒是让老夫没有想到的是,蜀王殿下居然敢冒险进入庆州城内,说服了金胜曼和阏川等人,让我军能顺利攻入庆州城内。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大将军,孤王那么做对吗卢恪顿时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必定是瞒不过李靖的双目,不敢怠慢,赶紧问道。

    对与不对,不是你我说的算,而是陛下说的算。李靖双目中略带深意的望着卢恪一眼,说道蜀王仁义,在整个京师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是殿下,你若是与陛下同辈,或者是宗室中的其他王爷,倒也没有什么,可是偏偏与太子殿下同辈,殿下越是出众,对殿下来说,越是不利啊

    孤王只想做一个闲散的亲王而与,并没有其他的念头。卢恪面sè一变,赶紧低着头说道。言语之中出一丝愤懑之sè来。

    李靖深深的叹了口气,说道殿下英勇果敢,言出必行,想必此言也是殿下的真心话。说实在的,就是老夫也不同意殿下继任东宫太子之位。殿下如今自己有如此念想,那自然是最好的了,陛下知道了肯定也会高兴的。

    大将军,孤王实在是不明白,当今太子也就罢了,孤王是比不上他,可是为什么当初立太子的时候,就有那么多的人反对立孤呢最后让章怀太子当了太子,难道孤王比章怀太子差了许多吗或者说,父皇真的是看中他嫡子的身份卢恪忽然抬起头来问道。显然是不甘心自己当年居然斗不过章怀太子卢承祖。

    呵呵此事恐怕放在你心里恐怕是困扰了好久了吧李靖笑呵呵的说道。目光之中充斥着睿智之sè,他望着卢恪,好像能看透他的心思一样。

    不错。卢恪也不掩饰点了点头说道。

    老夫当年不过是一个降将,得陛下重用,陛下当年纵横关中的时候,兵马不多,但是除掉骑兵之外,兵马尽数掌握在我手中。如今老夫已经是大将军了。在看看岑文本岑大人吧当年是老夫亲自将其擒拿的,虽然在江南薄有名声,但是一入大唐,按照道理,也不过做一个普通的浅红sè官员而已。可是因为陛下的缘故,他不过十几年间就成了一个首辅大臣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有其他的官员,有许多都是寒门子弟出身,可是都已经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才了。李靖好像是在回忆什么似的,脸上出一丝笑容来,说道殿下用人不在乎门第之见的差别,只要此人有才都能用之,殿下以为,陛下要立太子也会立那些只有身份,而没有才能的皇子作为太子吗

    那章怀太子呢卢恪心中还是有些不满。

    章怀太子是个例外。李靖淡淡的解释道当年立太子的时候,突厥大军陈兵长安城外,长安城破,不足以抵挡突厥大军,陛下虽然设下了计策,可是却是没有十足的把握,所以才会立下太子,否则的话,陛下也不会在那个时候立太子了。至于为什么立章怀太子,而不是立殿下,这就更好解释了。因为当时殿下身边无人可用,殿下虽然身怀两朝皇室血脉,可是身边却是没有可用之人。这才是最主要的。再看看章怀太子,因为崔仁师的缘故,关东世家尽数为章怀太子所用,一旦长安城被攻破,自然有人带着章怀太子前往洛阳,继承大统,洛阳是个什么地方,殿下比老夫清楚,当年那里可是关东世家的中心所在。殿下想想看,若是陛下立了殿下做太子,关东世家会甘心辅佐殿下吗显然是不会,所以陛下才会在无奈之下,立了章怀太子,实际上,章怀太子也并不是一个愚蠢之人,只是心太软,对于世家太过于依赖,以后若是让他继承了天子之位,必定不是朝廷之福,所以才会被陛下所废。呵呵不过,若是殿下为太子的话,此刻恐怕也会被废,因为殿下可以做将军,可以做统帅,但是绝对不能做皇帝。

    为什么卢恪不满的问道。

    因为殿下个性刚烈。李靖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卢恪身上的弱点,说道别看皇帝看上去风光的很,但是其中的苦楚却是只有皇帝一个人知道。皇帝要忍受的住孤独,要忍受的住背叛,要心狠手辣,殿下个性太过刚烈了,不是一个好皇帝。一旦遇见见不得的勾当的时候,就会做出不理智的决定来。却不知道如何用最佳的方式来解决此事。这也是章怀太子被废之后,陛下并没有选择殿下作为太子的主要原因。殿下,试问若是发现自己的亲信背叛了自己,殿下会如何去做

    哼,自然是杀之而后快了。卢恪想也不想的就说道。但是很快俊脸就羞的通红。刚刚李靖还在说,一个帝王要忍受的住背叛,显然他是做不到这一点的。难怪刚刚李靖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按照他卢恪的心思,确实是忍受不了别人的背叛。

    历朝历代,所躲不开的都是党争,殿下,您若是成为天子,也会遇到这种事情,殿下你以为你能处理好吗李靖又摇了摇头,说道其实这种事情是任何人都处理不好的。当今陛下也是如此,但是陛下却是能将其控制在自己能掌握的范围之内,殿下却是不能。担保果然这些事情都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另一方面,殿下的血脉也是一个原因之一。毕竟殿下乃是前隋之后,尽管隋炀帝已经得到陛下的平反,可是天下人心中会怎么想,就是陛下也不知道,陛下为了江山社稷,就算再怎么喜欢殿下,也不会让殿下成为太子的。而当年的越王在治国之道或者说是权谋之术上,远在殿下之上,殿下是处处争强,可是越王是不显山不水,躲在一边,看着诸皇子争斗,自己却是一心服shi天子,一心钻研学问,加上长孙无忌等人在身边帮助,殿下又如何能斗的过太子殿下呢李靖话一说话,就静静的望着卢恪,双目中闪烁着莫名的神sè来。

    孤王明白了,多谢大将军提醒。好半响,卢恪才深深的叹了口气,朝李靖拱了拱手,苦笑道其实末将也并不喜欢当这个太子,只是当年的情况,大将军也是知晓的。若不是大哥bi迫,还有崔仁师等关东世家的bi迫,孤王岂会和他们争什么太子之位。李靖点了点头,先不说卢恪此刻所说的话是不是真心话,但是此刻大局已定,和卢照辞交往十数年的李靖隐隐约约的也能猜测到卢照辞的心思。

    只是大将军,孤王现在担心的是日后的日子。卢恪想了想,方才说道凉王叔之所以是凉王叔,因为他不可能继承帝位,所以父皇信任他,但是末将却是不一样。末将担心的是以后的事情。

    殿下不必担心,想来陛下已经有了安排。李靖笑呵呵的摆了摆手说道当今太子殿下仁厚,只要殿下没有非分之想,太子殿下与殿下还是兄弟。

    承烈太子孤王自然是不担心的,孤王担心的是其他人。卢恪摇了摇头,说道末将虽然是在高句丽,可是也曾听说了朝中的一些事情。朝中可是有不少人都埋怨孤王杀戮过盛,准备处罚孤王呢哼哼,说的彻底点,这些人还不是的担心孤王回去之后,会动摇承烈的东宫之位吗真是好笑,孤王若是想要,一定要锲而不舍,若是不想要,就是送给孤王孤王也不稀罕。哎可惜的是,孤王一旦还朝,恐怕再也没有领军的机会了,到时候,真要落入他们之手了。

    呵呵,殿下何必如此灰心丧气呢殿下难道没有看见,宣德殿里的大学士都已经换了不少人吗李靖自然知道卢恪言语之中所指的人是何人,笑呵呵的说道放心吧陛下不但是一个好皇帝,同样也是一个好父亲。殿下的安全自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一点,老夫会以性命作保。

    多谢老将军了。卢恪点了点头,至于他心中究竟听信了几分那也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帝王的心思是不可琢磨的,同样这些皇子们的心思也同样是不可琢磨的,能在皇宫中立足的人都是不简单的人物。

    那李靖也点了点头,两人又说了一番话,才让卢恪离开中军大帐,次日,李靖才领着二十万大军班师回朝。在路途中,又接到圣旨,天子赐下朱紫马车,以四匹白马拉着,与李靖乘坐。前面也打起了亲王仪仗,气势恢宏。让李靖威风不已,足以可以和任何皇子相媲美了。可以说皇恩浩dàng。李靖心中微微叹了口气。

    大将军,父皇此举可是皇恩浩dàng啊卢恪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不由的笑呵呵的说道。周围的众人也都连连点头,脸上也都出兴奋之sè来,做人臣子能得到如此高的奖赏已经是非常难得了,而大将军李靖从一个降臣能得到如此高的奖赏,那更是难得了。

    哎老夫老了,这次回朝之后,就准备告老还乡了。李靖拍了拍自己的右tui,脸上出一丝无奈之sè来,说道日后的天下也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了,与老夫没有任何关系了。闲暇之时,或许会在武学之中教教弟子。回家之中逗nong一下孙儿,过上一些悠闲的日子了。可惜了,老夫的右tui,否则还能再为陛下征战一番。他如何不知道,卢照辞这是想让他放弃军权的前兆。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自己久掌军中,威望太高的缘故,但是更重要的是tui疾的缘故,加上年纪大了,卢照辞不愿意再让自己日夜辛劳,才会做出这个决定。当初若是不要要征战高句丽,天子想尽快歼灭高句丽,才会出动如此多的大军,如此多的将领,才会让自己担任副帅领军出征,否则的话,自己这个时候,恐怕是在武学之中教导弟子了。这次之后,是真的不能再领军出战了。

    卢恪等人却是不明白天子的心思,脸上的羡慕之sè却是没有少了多少。这些将领又如何明白此刻李靖心中所想呢沿途之上,又有各级官府接送,幸亏是班师回朝,大军一路过去,都是由个州府供应粮草,加上驰道的修建,大军前进速度快速无比。

    等刚过黄河岸边的时候,才不过一个月的时间,这个时候,又传来天子圣旨,加封薛仁贵为征北大将军,仅仅在李靖徐世绩卢照应和秦勇之后,成为大唐军队中第五位巨头,李靖更加明白卢照辞的心思了。

    太子的大喜之日就要到来了。李靖忽然对身边的卢恪说道想必蜀王成亲的日子也快了,蜀王殿下,不知道可有意中人到时候,老夫可以作伐。李靖脸上也出笑容来。皇子成亲,哪里需要李靖去作伐的。只要下一道圣旨就可以了。

    若是如此,就多谢大将军了。卢恪赶紧拱手说道,这些日子,两人倒也聊的开来,明知道李靖是开玩笑的,但是卢恪还是拱手说道。

    大将军,看。就在这个时候,身边的中军护卫忽然指着远处惊讶的叫道。这个时候,不光是他,就是那些随行的士兵也都惊讶的叫了起来,纷纷发出一阵阵欢呼之声。原来,在远处的一个高岗之上,明黄龙旗随风飘舞,金黄sè大旗之下,一个身着龙袍的中年人正骑在马上,他的周围,有无数御林军拱卫左右,在黑sè的羽林之中,明黄sè身影是那样的清晰。却是天子亲自来迎。

    皇上。李靖见状嘴chun直哆嗦。往日的一切都一一呈现在自己的面前。每次自己出征归来,卢照辞都是出迎十里,亲自迎接自己,如今更是出迎至黄河岸边,这种姿态足以让李靖心中感动不已。当下不敢怠慢,赶紧下了马车,也不顾自己的足疾,命人备了战马,在众人的搀扶下,翻身上马,朝高岗而去。周围的卢恪等将领赶紧跟随左右。

    远处的卢照辞见状,也不敢怠慢,驱动战马,飞身下了高岗,朝李靖迎了过来。身后的御林军也随之而动。

    靖兄。

    陛下。

    卢照辞的声音仍然是那样的刚劲而有力,充斥着威严。李靖的声音还是那样的中气十足,只是隐隐有一丝哽咽。

    臣李靖拜见陛下。很快两人相遇,李靖不敢怠慢赶紧从马上滚了下来,翻身拜倒在地,在他们不远处,卢恪等人也都翻身下马,纷纷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靖兄你我不必如此。卢照辞见状,赶紧跳了下来,一把将李靖搀扶起来,拍着李靖那苍老的手说道朕与靖兄相交多年,这些俗礼要之何用,靖兄请起。

    陛下龙精虎猛,老臣见之心中欣慰不已。李靖深深的望着卢照辞说道。

    朕在洛阳听说大将军足疾又犯,却是心中着急万分,才将靖兄从前线请了回来,还请靖兄莫怪啊卢照辞深深的叹了口气说道。他的脸上带有一丝惭愧之sè,说道当初也因为高句丽之事关系重大,朕明知道靖兄有足疾还让靖兄出征,是朕的过错。

    哈哈,陛下,若是当初您不让老臣出征,老臣心中肯定会怨恨陛下的。李靖却哈哈大笑说道扬威于国门之外可是陛下给老臣的机会啊

    走吧走吧靖兄,这个时候你还不回长安城,恐怕承烈真的要找你算账了,要知道朕为了等大将军还朝,可是将承烈成亲的日子向后推了不少天了,再也不能再等了。卢照辞哈哈大笑道。

    哦,若真是如此,老臣是要赶紧回长安了了。李靖心中一动,也o着胡须哈哈大笑道走,陛下,现在就走。说着就朝着随后而来的马车走去。